构建 API 生态是互联网趋势
技术变革推动API数量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在这10多年里,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技术变革:
- 2010年以前,还是比较传统的开发模式。单体架构,自己开发大部分的代码,只有少量边缘业务会使用开源的项目代码。
- 在2010年,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技术转折点。前后端开发分离和敏捷开发模式逐步普及。
- 在2010年到2020年间,互联网企业都从瀑布流向敏捷转型,开始大量使用开源代码来实现核心业务。但是此时单体架构还是主流。
- 在2020年,云平台迎来了蓬勃发展,云基础设施不断的成熟,主流架构也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
今天,互联网迈入了云原生的时代,DevOps持续开发运维的概念得到了普及。产品迭代速度极快,API数量爆发式增长,并且有70%到90%的业务是通过开源代码和第三方API来实现的。
在新时代,企业需要应对API爆发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如何对内部API进行有序的梳理?
- 如何对外部API进行合理的运用?
- 如何通过API激活企业新的增长点?
- 企业通过开源代码及三方API构建业务成为趋势
根据调查统计,当前企业产品能力仅10%是自行开发代码和API,有20%是调用的第三方API,而有高达70%是使用的开源代码。这代表着开放的API时代已经来临,他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两年后API开放平台的市场规模达到579.9亿,而全球API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2.2万亿美元,并且API生态的市场规模是应用和中间件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所以我们不应该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需要开始着手构建API生态。
如何促进企业上下游合作
在互联网中,生态构建本身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词。
其本身也分很多层级,例如我们软件国产化的信创产业链生态,小米的家电产业链生态;以及微软,华为,安卓等的操作系统生态;我们熟悉的微信、salesforce、淘宝、抖音等搭建的应用生态。
而各企业热衷于构建生态的原因也很统一,主要瞄准三个目标:
- 通过生态拓展软件的第三方生产力。把一些非标准的定制化的需求开放出来,让第三方团队来消化。
- 系统通过引入更多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全面的业务。让用户可以少跑两个厂商,可以更加便捷的享受一站式的服务。
- 通过生态建设,引领标准规范,形成行业的壁垒。生态的规模化效益,可以让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让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主动兼容该厂商的能力。
API生态也同样拥有以上三点优势,而且尤为突出。
我们先看看API生态是什么?
2.1 API生态定义
API生态是企业间基于API接口共生的资源交易生态。
API的生态企业都会有其独特的资源。例如云平台的算力,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应用软件的业务能力,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算法等。生态企业通过API接口,在API生态平台上形成紧密互利的共生关系。通过独特资源的交易,产生新的场景价值。
这些场景价值可以使得单个企业突破原有的商圈,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举个例子,一个专门做人脸识别的公司:
- 提供人脸算法接口对接公安系统数据库,可以做身份认证的业务;
- 提供扫脸身份认证接口和支付系统对接,场景可拓展为快捷刷脸消费;
- 提供扫脸付款接口和便利店系统对接,场景可拓展为无人便利店。
这就是API生态的魅力,整合不同的业务接口,形成新的场景价值。
2.2 API生态圈层
我们说API生态是企业基于API接口共生的资源交易生态,这里面的交易行为在API生态上其实是分圈层的。分为私有API圈层、开放API圈层和商业API圈层,每个圈层都是一个自洽的交易闭环。
流通的交易物是企业内部的私有API,其圈层使得企业内部已生成的能力都能被其他部门调用,避免重复开发浪费研发资源,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率。在这个圈层主要关注如何把研发资产通过API进行沉淀,以及如何更加清晰和便捷的在内部复用起来。
流通的交易物是开放AP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penAPI。在这个圈层内,各企业会有保留的选择一些核心的增值能力通过接口形式共享在圈层内。大家可以互相的测试、调用和整合,拓展本企业的业务和增加与外部合作伙伴产品的联系。在这个圈层会关注跨企业的调用与如何合作共生的问题。
流通的交易物是商业API,在这个圈层内API更贴近消费市场经济。企业包装特有的数据或服务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外部开发者付费调用。使得研发资产实实在在的变现为企业流动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业务收入点。在这个圈层会关注变现交易的流程和更加重视API接口安全问题。
2.3.1 私有API圈层
私有API圈层是整个API生态的基石,企业需要先对私有API进行管理,了解各API的能力和状态,才能进一步的把API转成开放或商业API。在这个圈层,需要对API从设计到运行监控进行管控。
2.3.2 开放API圈层
开放API圈层就是我们常说的Openapi生态。在这个圈层内,常见生态模式是一种开发者生态系统,围绕单一产品API为核心构建开发者生态系统。也就是大家来为我的产品出力,生产基于我产品的衍生能力。这种做法需要满足一个前提,就是你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基数。例如微信,例如淘宝,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占有率,在这个行业内避不开你,这样其他企业才有基于你的平台来拓展新能力的合作意愿。
这种模式有3个痛点:
目前互联网C端领域的流量基本掌握在各个大厂的手上,中小型企业厂商突围困难。在B端领域中,甲方的关注度会更加分散,即使是大厂也很难形成寡头效应。所以要在某个领域或产品线上,获得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或流量是极难的事情。
开发者模式围绕一个主产品,同时也只有一个业务入口,场景是基于主产品进行拓展搭建。所有拓展场景的方向和能力都受制于主产品提供的能力,用户只有适配该方向或购买了这个主产品后,拓展场景才会有效。例如只能基于阿里云能力的解决方案,就不及可以基于不同云能力的解决方案。
同时除了业务能力外,接口标准也是以主产品为主。第三方企业能力接口的适配和改造成本高。
因此Eolink提出,API生态应该是合作伙伴生态。平等的生态企业提供其特有业务能力,基于聚合平台的统一标准,输出多样的场景解决方案。
该生态模式有3个特征:
该生态中的企业应是平等合作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存在某一企业决定所有其他企业在这个生态中的生存状态。在输出的解决方案上,只需要关注合作企业提供的能力是否能解决对应的场景,无需考虑该场景某个企业一定要参与进来。
接口标准和业务规范由所有生态企业进行共创,通过开源标准的方式,共同提交和评审内容。输出一个真正符合行业共性,兼容性强,多方改造相对较少的标准规范。
合作伙伴生态可以让解决方案不再依赖于主产品的对外开放能力,能真正根据方案目标,选择拥有该能力的合作伙伴对接。场景方案不再因某个产品的能力而受到局限,更加的多样。
2.3.3 商业API圈层
商业API圈层主要通过API市场对企业的商业API进行对外交易。是未来软件企业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API圈层更加像传统的商品交易生态,商业API接口就是其交易的货物。故也会有生产、上架、筛选、小批量试用、下单、销售分析的流程。但和实体商品不一样的是商业API会有调用管控和授权两个重要环节。
调用管控是接口生产后,发布到服务器上进行的一系列外部调用规则限制。其目的是保证接口安全和稳定性,控制并发和过滤恶性调用。而授权是给下单客户可使用该接口的凭证,并且可根据卖家的销售策略,提供不同等级的凭证,以便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因为API交易的这些特殊性,良好的商业API圈层需要建立中一套完善的接口安全体系下,对接口安全性会特别敏感。
2.4 生态业务全景
当我们把API的三个圈层业务整合在一起后,我们可以得到完整的API生态业务全景图(如下图)。整个业务全景和API生态圈层分布一致,是个V字型的结构,私有API圈层的业务仍是最核心的部分。
我们依据DTDD理论(Eolink首创的API管理方法论),从API设计出发。进一步的进行API开发和测试,并在其过程中与其他部门进行共享协作。完成单接口测试后,进行自动化的流程测试,在测试均通过后确定API的版本。并可以对该版本的接口进行发布并监控其调用数据。这是完整的私有API圈层的业务闭环。
我们基于私有API圈层的业务闭环结合API开放平台做衍展,API文档的设计是基于API开发平台中的标准API库进行二次设计的。然后确定版本后会把当前企业拥有的业务能力API作为整个开放平台的增值API提供给其他合作伙伴使用。同时也可以调用第三方增值API,与当前企业的业务能力API按场景整合后使用。则我们提供场景化的调用方案,并使用网关进行相关的流量和权限控制,使用API监控进行接口状态监控和调用分析。这就是开放API圈层的业务闭环。
我们基于私有API圈层的业务闭环结合API商店做衍展,把内部确认发版的API上架到商店中。提供给用户进行小批量的试用,没问题后可以让用户进行下单,系统给予授权,并做调用的管控。而企业同时也可以订购外部的商业API,用于做场景整合。场景整合后对其进行运营监控和数据分析。这就是商业API圈层的业务闭环。
2.5 API生态构建落地方案
前面我们说到了API生态的概念以及业务场景,那么我们要构建如此API生态也需要有匹配的产品系统(如下图)。
简单的说,我们会根据接口的三个形态:开发态、发布态和运行态进行管理。开发态从数据库和代码仓库开始,基于底层数据生成接口,并统一整理在API仓库中。并对API进行单接口测试和场景测试,保证API的质量。对于验收通过的API会发布到开放平台(兼有API商店能力),此时API处于发布态。然后API被调用时,会先通过API集成器进行数据的转换或编排,然后通过企业网关提供对外服务,并通过API监控工具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告警。
具体的API生态构建落地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企业内部研发工具生态进行适度调整,若有对落地方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Eolink的客服进行沟通了解。
促进企业上下游合作步骤
3.1 组建企业合作联盟
合作伙伴模式的开放API圈层不是一个一家企业独大的生态,而是多核心企业齐头并进的。所以首先第一步应该是寻找合适的盟友组建企业合作联盟。我们可以以某个行业作为联盟领域,或者以某种服务规模,或者以某个地区,或者以某个特殊的场景来作为聚合多家企业的连接点。
3.2 定义生态标准API模板
第二步是制订生态标准的API模板。虽然这个生态不是一家独大,但是为了方便生态沟通交流和对接,需要有一个标准的规范,让各家企业的接口都往这个规范进行调整,以便于最后输出的增值API能让其他企业快速接入。
目前我国信通院及各行业国家级协会均已开展了对API接口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我们在制订生态标准时,可以基于这些国家级标准API,然后结合合作伙伴的行业经验确定一个开源的标准库。让各家企业参与到制订标准的工作中,可随时根据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新调整。
3.3 企业增值能力API发布
第三步是根据生态标准API规范,对企业内部能力的API进行改造,形成具备企业业务能力的生态标准API,并把该增值API发布到开放平台上。在这个标准API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当前标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反馈到生态企业中对标准进行调整。
3.4 业务价值重组,发布场景解决方案
第四步是整个流程最核心的步骤,获取到其他企业的标准增值API后,进行业务价值的重组,形成一个可解决某个业务的场景方案。一般通过整合其他企业的增值API,可以实现新的场景或提供新的用户体验。
例如,用户可以在某地图软件上搜索附近的餐厅(地图软件自身提供的业务能力),然后按餐厅评分进行搜索,找到评分较高的餐厅(某点评软件的业务接口),然后立刻预约该餐厅(餐饮门店系统的业务接口),并且一键叫车到该餐厅的地址(某叫车软件业务接口)。这样就能实现一站式的消费场景。
再举一个例子,Eolink也和多家不同领域的软件厂商合作输出汽车行业一站式研发场景的解决方案。基于汽车企业对软硬件的研发计划(云体科技提供能力),从代码开发、构建和部署(GitLab提供),对代码输出的能力API进行测试和调用监控(Eolink提供能力),并进行软硬件对接的质量分析(FMEAMaster提供能力)。满足车企从软硬件研发计划到软硬件集成环节的链路跟踪和质量审查的场景。
3.5 调用统计分析&持续迭代
最后需要对输出的接口进行调用统计分析,以及基于该分析的结论进行持续的接口迭代。
其中调用统计分析不仅仅需要统计基础的接口状态数据,还需要根据解决方案的业务链进行业务统计。例如调用量最高的API调用链路排行,以及单位时间异常最多的调用链路排行等。
促进企业合作落地方案
要促进企业基于API进行合作,除了有API生态构建方案来落地API生态外,还需要关注开放平台的部署架构和对接能力。因为一般中大型企业都是内网开发,对于研发资产会比较敏感。故开放平台需要相对隔离,与其他API管理工具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且该服务器要允许其他企业的服务器进行白名单访问,方便对接调试,以及保护生态接口的安全。背后具体落地方案我们有机会可以展开交流,但目前Eolink已经完成了该API生态开放平台的搭建,就是我们的API Hub。
大家可以登录Eolink.com,点击顶部的【API共享】菜单,进入API Hub。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全球的热门OpenAPI,寻找到与你相匹配的合适的合作伙伴,为您的企业创造新的业务价值。
展望未来
互联网走过了链接静态信息的Web 1.0,以及走过了链接用户互动的Web 2.0,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低代码、无服务架构等技术的到来,我们将迎来一个数字产品创造门槛更低更便捷,多人协作更容易的时代,一个链接创造者的共享协作时代。
Eolink本身立意就是Easy Open Link,我们将会一直走在链接创造者共享协作的路线上,帮助更多的用户创造新时代的价值。